目前分類:雜文分享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Apr 17 Sun 2011 11:07
  • 執念

這是聖嚴法師傳的道由弟子釋常願寫於 FB 網誌上,在看到了土泥的家庭故事後,才知道, 放下自己心中的執念,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

一樣,心得要另外補,真的需要好好整理一下,說不定越寫越多,我可以走醒世媳婦系列...

 

執著和固執

我們常說堅持己見的人太執著,到底什麼是執著?執著與固執又有什麼不同?執著又有什麼不好呢?

 

固執的意思就是堅持自己想法、做法是最對的,一旦決定之後,任何人都不能夠改變他,也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建議,這就是固執己見。

 

執著的意思是放不下,非常在乎、介意自己的想法與看法,或自己的立場、態度以及身分;只要是與自己相關的任何事、任何物、任何人,乃至於任何觀念,你都很在乎的話,那就是執著。

 

表面上看來,固執和執著好像一樣,但是執著不僅如此。執著是心中放不下的牽掛,有的是牽掛著愛情,有的是牽掛著名位,有的是放不下名利權勢;有時候雖然沒有特別的對象和原因,但就是對任何事都非常在乎,包括在乎自己帽子戴得怎麼樣?頭髮梳得怎麼樣?臉上長了什麼東西?只要跟自己有關係的事情都非常在乎。

 

過度的執著甚至是一種非常痛苦的病症,因為樣樣東西都很在乎的人,他的精神一定經常處在緊張狀態中,沒有辦法放鬆休息。

 

以佛法來講,執著又叫「我執」,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而且非常在乎自己的利害得失。他不僅在乎自己的存在,或者不存在;還在乎別人對他的想法,對他的價值判斷,也會非常希望別人知道他。對於他所關心的人,他也會非常在意,在乎那個人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在乎他身上發生了什麼事,在乎他變成什麼樣子。

 

譬如說,如果一個做母親的,總是對她的孩子不放心。孩子小的時候她不放心,或許還有道理,可是當他都已經長大成人,結了婚,甚至也生了孩子了,這個母親還是把他當成小孩子一樣看待,隨時隨地擔心著不說,還想掌握他在做什麼、想什麼,這就叫做執著。

 

我有一位在家弟子,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都已經五十多歲的人了,她的母親還是把她當小孩子看,她只要出去一、兩個小時,沒有打電話回家,做母親的就會到處打電話找她,弄得她很痛苦。後來,她只好把母親送到老人院去;看起來雖然好像很殘忍,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她也有不得已的苦衷,而且可能對兩人都比較好一點。

 

另外,有些人認為「擇善固執」也是一種執著,其實兩者間還是不一樣的。

執著,是一種過分的在意、在乎和擔心,會讓我們像根緊繃的弦,不能放鬆,結果自己痛苦,周遭的人也跟著痛苦。

 

「擇善固執」則是朝著正確的信念,堅持自己的方向和願力,並且以意志力──毅力、恆心和決心來完成,這和執著是完全不同的。如果非得要說這也是執著,至少這是一種好的執著。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不能沒有目標,不能沒有方向感,如果能以意志力,持久朝著自己的方向,持久地讓自己努力,持久地堅持自己的心願,便能夠將生命導向積極成長的路。

 

綺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禮拜讀到了幾篇好文章,與大家共勉之,心得稍後再補~ 


「要決定前途好不好、事事好不好,最重要是要有好脾氣,不要迷信,要尊敬父母比尊敬神明更多。」

 

充滿神秘感的白龍王,在泰國白龍王廟,30年來首度接受了記者的訪問,現年72歲的他身穿紅色上衣和米色外套,頭發灰白、皮膚黝黑的他雙眼炯炯有神,抽著雪茄。


泰國白龍王是當地著名的奇人異士,懂得替人消災解厄,名聲遠播海內外,香港許多紅星和藝人,都曾向他討教賜運。 接見信眾不超過5分鐘 他行事獨特,一般接見參訪的信眾和弟子都不超過5分鐘,不管你是普通民眾,還是巨星、聞人,他都一視同仁,就連天王劉德華、梁朝偉等也一樣。


白龍王指出,他在知道自己是白龍王轉世後,一般只接見民眾信徒,其他都不見,而接見信徒和弟子,也都只是5分鐘,就連名人也是一視同仁。 白龍王接見弟子的時間是在每逢週五至週日,每次見100人,有時人多也會見至150人。 白龍王很出名,信徒眾多,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 不少人甚至組團專程到白龍王廟,渴望見到白龍王,請師傅指點迷津。


雖然白龍王廟每天早上8時才開門,清晨5時已經開始派發編號,讓信徒拿。 清晨6時,白龍王廟一開,先讓弟子進去上香拜神,隨後8時才開始問事,直到下午一二時才休息。清晨3時排隊拿編號。一般上,弟子們在清晨3時就會去排隊拿編號。踫上大日子時,一些弟子在凌晨12時就去排隊,就為了得到白龍王的一句真言。


白龍王說,他的妻子、孩子和孫子就住在附近,他本身則住在廟里,每天大部份的時間都花在打座上。 白龍王在接見記者後,給了記者一張他親筆簽名的5元人民幣鈔票,表示見過他的人都認得這張鈔票。 他堅持不肯拍照,表示不想宣傳。 他說,白龍王廟的經費都是由弟子捐獻。


〝來問事的人我不收費,一切由他本身決定要給多少香油錢。〞 他說,這麼多年來他不曾受訪,因為他不想宣傳,只想幫人,只要有事的人都能去找他幫忙。


白龍王9大信條語錄 記者整理出白龍王的9大信條語錄,列出共大家參考︰

 

 ●很多人來到這裡都問我︰

 我的事業好不好?家庭好不好?孩子好不好?姻緣好不好?   

 我只是回答一句︰你的脾氣好不好?一切都會有答案。


●拜神求平安,回家卻和父母頂嘴,要怎樣得到平安?


●父母才是真神,對父母比神好一點,一切便順順利利。


●心好有好日-這也是白龍王的座右銘。


●讀書讀得高就好,脾氣高就很不好。


●神不會騙人,只有人騙神。死人不會罵人,只有人罵死人。


●無論是甚麼人,壞人、好人、有錢人、窮人,來到這裡都要排隊。


●拜神不要迷信。


●好樹生好火,家中夫妻和諧,孩子才會學習去遷就人家。


人的一生都在學做人 學習做人是一輩子的事,沒有辦法畢業的。

人生不管是士農工商、各種人等, 只要學習就有進步,今天要跟大家分享需要學習的事。


第一、「學習認錯」 人常常不肯認錯,凡事都說是別人的錯, 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其實不認錯就是一個錯。 認錯的對象可以是父母、朋友、社會大眾、佛祖, 甚至向兒女或是對我不好的人認錯, 自己不但不會少了什麼,反而顯得你有度量。 學習認錯是美好的,是一個大修行。

 

第二、「學習柔和」 人的牙齒是硬的,舌頭是軟的,到了人生的最後, 牙齒都掉光了,舌頭卻不會掉,所以要柔軟, 人生才能長久,硬反而吃虧。 心地柔軟了,是修行最大的進步。 一般形容執著的人說,你的心、你的性格很冷、很硬,像鋼鐵一樣。 如果我們像禪門說的調息、調身、調心, 慢慢調伏像野馬、像猴子的這顆心,令它柔軟, 人生才能活得更快樂、更長久。


第三、「學習生忍」 這世間就是忍一口氣,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忍,萬事都能消除。忍就是會處理、會化解, 用智慧、能力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各位要生活、要生存、要生命,有了忍, 可以認清世間的好壞、善惡、是非,甚至接受它。


第四、「學習溝通」 缺乏溝通,就會產生是非、爭執與誤會。 現在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 兩岸三地最重要的就是溝通, 相互了解、相互體諒、相互幫助, 大家都是龍兄虎弟,互相爭執、不溝通怎麼能和平呢?


第五、「學習放下」 人生像一只皮箱,需要用的時候提起, 不用的時就把它放下,應放下的時候,卻不放下, 就像拖著沉重的行李,無法自在。 人生的歲月有限,認錯、尊重、包容才能讓人接受,放下才自在啊!


第六、「學習感動」 我們看到人家得好處,要歡喜; 看到好人好事,要能感動。 感動是一個愛心、菩薩心、菩提心, 在我幾十年的歲月裡,有許多事情、語言感動了我, 所以我也很努力的想辦法讓別人感動。


第七、「學習生存」 為了生存,我要維護身體健康, 身體健康不但對自己有利,也讓朋友、家人放心, 所以也是孝親的行為。

綺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是值得紀念的一天,最後一天上班剛好碰到復活節!
剛剛上維基百科查復活節的由來,他說了:"復活節象徵著重生與希望" 也不曉得這是不是個好兆頭,因為今天蘇州出大太陽,告別農曆年後一直陰晴不定的天氣.
跟我今天的心情一樣
好!

<註>
1. 復活節(主復活日)是一個西方的重要節日,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復活節象徵著重生與希望,為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30到33年之間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後第三天復活的日子。通常與耶穌受難日一起放假。今天,許多與復活節相關的民間風俗都不是起源於基督教的。耶穌基督只吩咐門徒要記念自己的死亡.

2. 復活節的計算方法
復活節會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舉行,因為春分之後便開始日長夜短——光明大過黑暗,月圓的時候,不但在日間充滿光明,就連漆黑的夜晚也被光輝(月光)照耀。由此,這正好是耶穌復活——光明戰勝黑暗的寫照。
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25年召開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訂明了復活節是星期日,因星期日被教會視作為安息日,即耶穌死而復活的日子,所以復活節就在每年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舉行。
此後每年3月21日以後,出現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就是復活節,惟計算復活節的方法,自古以來均十分複雜,拉丁文Computus(計算)一字更專指計算復活節的方法,而羅馬教會東正教會的計算亦略有差異,令東西方復活節可在不同日子出現。1997年國際普世教會協會敘利亞召開會議時,曾建議改革計算復活節的方式,並建議統一東、西教會的復活節,但至今絕大部分國家仍沒有跟隨。

3. 民間風俗
復活節彩蛋在西方,與復活節相關的物品有復活節兔復活節彩蛋。傳說復活節彩蛋都是兔子的蛋(但事實上,兔子其實是不下蛋的,所以復活節彩蛋其實都是雞蛋),有些人喜歡在蛋上畫各種各樣的鬼臉或花紋。而這些民間風俗都是起源於非基督教的。
天主教百科全書》指出「復活節吸納了許多慶祝春回大地的異教習俗。」蛋象徵初春一切恢復生機。兔子是個異教象徵,代表多產。如今依然流行的復活節慶祝活動,充分證明了歷史所反映的事實,那就是復活節含有濃厚的巴比倫色彩。今天人們在耶穌受難日吃十字包和在復活節吃彩蛋,這些宗教習俗可見於迦勒底的宗教儀式中。
這兩樣東西都是從別的宗教裏面借來的。

綺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晚餐吃飯,剛好被一位不太熟稔的同事盤問(我有點被半強迫留下來和他聊天,因為真的不熟).他跟我同年,也有打算離職, 只是礙於景氣不會在今年有所異動.可能他實在太好奇了,想了解為什麼我會在這時候決定離職,還有我對家庭的觀念和老公之間的關係.對了,他還有問我為什麼會喜歡我其貌不揚的老公,當下我反而脫口而出說了好多Tony的好話(自己也很驚訝!) 而這些優點都是外人看不到的.說著說著,我的心情很像之前從好友轉寄給我的報導裡頭的內容,想到這篇文章也說到許多夫妻相處之道,決定po上來分享給大家看.


~~~送給我所有已婚及未婚的朋友們~~~
 
 
心打開,才會遇見對的人
 

拿掉他所有條件,你還願意跟他,就表示他是值得你愛的人。
陳月卿
星座:巨蟹座
婚姻:已婚,婚齡19年
資歷:前華視新聞主播,曾經主持《華視新聞雜誌》《天涯若比鄰》《放眼看天下》等節目,得過五座金鐘獎。
著作:《全食物密碼》《全食物再發現》
現職: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婦女救援基金會董事、新健康飲食推廣義工

「我們到桃源街吃晚飯,飯後散步到中山堂附近,坐在人行椅上,他會靠在我的肩膀上休息,」陳月卿柔柔地說著,她和夫婿──國安局秘書長蘇起的生活點滴。明年是他們步上紅毯後的第二十個年頭,由陳月卿來回答「如何嫁對老公」,最適合不過了。


嫁對人很重要,經營婚姻更重要

蘇起是否符合陳月卿心目中白馬王子的條件呢?「我從不去想會嫁什麼樣的人,緣分到了,自然就會出現。重要的是選擇妳所愛,愛妳所選擇的。」她認為找到好老公很難,每個人的好都不一樣,要選合適的人才重要。她引述作家羅蘭的話:「婚姻就像鞋,有的明明是雙好鞋,可是會打腳。穿上去舒不舒服才是重點。」

「嫁對人很重要,經營婚姻更重要,」一位是衝鋒陷陣的新聞工作者,一位是服膺「定、靜、安、慮、得」儒家思想的官員、學者,他們的家庭生活是什麼光景?一九八七年,陳月卿和蘇起因相親而認識,兩年後結婚,這次婚姻是兩人的第二春。當時也有人介紹其他異性朋友,而陳月卿情歸蘇起,是因兩人有相同的價值觀、興趣,同樣都是政大畢業、外省第二代的背景,更重要的是,「我們聊得來,很能溝通。」

吵架三原則不可犯,夫妻謹守底線

她為自己找到可以談心的對象而高興,她的老師卻潑她冷水,「男人結了婚就會變的,」陳月卿信誓旦旦地說,「蘇起不一樣,他不會變。」

婚後,他們就和一般夫妻一樣進入磨合期,「誰該倒垃圾、誰該洗碗、我也上班,為何我做比較多,」這樣的問題常常出現。

不出老師所料,他們也不溝通了,蘇起認為該說的話在婚前都說完了,「沒問題就不用溝通,『我愛妳』說多了就不值錢,」陳月卿卻認為「不溝通就會有問題,而且愛要說出來,我才知道你在想什麼啊。」

後來陳月卿發現,蘇起不說甜言蜜語,並不是不愛她,而是他認為說出口的話都是承諾,不可隨便說說。

他們約法三章,吵架有三原則不可犯:不能掛電話、不能摔盤子、不能說離婚。結婚以來,不管吵得多兇,他們謹守這條底線。不過,通常是蘇起冷靜的離開吵架現場。

蘇起誠心讚美,陳月卿甘心下廚

「我的居家本性是被蘇起誘發的,」雖然陳月卿的星座是以居家著稱的巨蟹座。

蘇起喜歡待在家裡,堅持在家吃飯。交往時,蘇起曾經問她:「會不會做飯?」陳月卿回他:「聰明的人學什麼都快。」

婚後第二天,蘇起「示範」了一桌好菜,讓陳月卿感受在家吃飯的溫暖,「不過,他就做那麼一次,」她笑著說如何被哄下廚,而且是心甘情願,因為不管她煮得如何,即使半生不熟、味道不對,蘇起都是面帶微笑吃下去,然後說「在家吃飯最幸福了」。

蘇起告訴陳月卿最希望回家時有一盞燈是亮的。結果點那盞燈的人經常是蘇起,等著晚歸的陳月卿回家,「有人點燈等我回家,感覺好好。」從此她喜歡往外跑的個性漸漸收斂。

「不要怕付出,不要以為下一個男人會更好,」這是陳月卿的婚姻經營之道,「要常常讚美另一半,」就像她無論做什麼,蘇起永遠給予讚美。即使不做飯上館子吃飯,也會稱讚她很會點菜。早上起床還沒刷牙、洗臉,蘇起會讚美她,「老婆,妳好迷人。」

婚姻只有雙輸或雙贏,不可能單方勝利

夫妻之間要彼此尊重。陳月卿說,如果要請老公做事,不要用命令的口氣。她以自己為例,有一天,她告訴蘇起,「我好喜歡接送小孩,在車上和小孩獨處時,我們講好多好多話喔。」結果隔天,蘇起早早起床,他說要送小孩上學。

信任是婚姻的基石。蘇起給陳月卿最大的信任和安全感。他們每天會定時通電話,有了孩子以後,還是會營造兩人世界,一個月約會一次。

夫妻角色也會因狀況而調整。當陳月卿忙著出書、演講,蘇起對她說:「我會好好照顧家庭的。」而當蘇起入閣忙於公事,她就會擔起大部份家事,讓他無後顧之憂。

在這段婚姻,蘇起的最大貢獻,就是讓她愛上運動、喜歡居家生活,改變急躁的脾氣,腳步開始放慢,生命不再只是工作而已。有時候,陳月卿在家用新聞人急迫的口氣說話時,蘇起會提醒她,不要把工作情緒帶回家。「把我安定下來,是他最大成就。」

她的豁達、開朗是從蘇起身上學到的。「我看到他真誠的一面,他的言行都符合佛家思想,原來佛家所說的是行得通的,」雖然蘇起不是佛教徒,陳月卿卻因他而信佛。

難怪,眼前這位曾經拿過五座金鐘獎,訪問過無數名人的昔日華視當家主播,眼神不見犀利,只有溫柔與詳和。

而個性內斂的蘇起,在陳月卿「調教」之下,現在每天都要和家人親親抱抱,而且是用力擁抱,他要讓家人感受到他的愛。

「婚姻應該是1加1大於2,讓雙方變更好,在婚姻裡只有雙輸或雙贏,不可能單方勝利的。」這是陳月卿的肺腑之言,因為她的幸福得來不易。

蘇起罹患肝癌,陳月卿人生大轉彎

時間要回到一九九一年五月。當時兩年的婚姻磨合期加上流產的打擊,陳月卿到美國短期進修時,開始思索婚姻的意義。然而蘇起的一通越洋電話,打亂了她的行程,自稱患有「工作上癮症」的陳月卿,人生順位重新排序。

「我得到肝癌,」電話那頭蘇起的語氣平靜,也叫陳月卿不必趕回家,繼續完成行程,「他是體貼我才這麼說的」。

為了確定病情,她打電話回台灣問醫生,「肝臟上的腫瘤很少是良性的,」聽到醫生的回答,她當下決定回台,放棄到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六十分鐘」節目、CNN實習,為工作生涯加分的大好機會。

在紐約機場,她和送行同伴相擁而泣,為了蘇起的病,也為了人生這個突然出現的轉彎。

天天喝精力湯,拾回全家人健康

陳月卿回台後,辭去忙碌的電視節目製作人工作,以家庭為重,展開夫妻倆的抗癌大作戰。為了養生抗癌,她開始發揮新聞工作者的精神,研讀國內外健康飲食書籍,也當起神農,嘗試各種飲食方法。

《食物是最好的醫藥》一書是她的聖經,她相信「食物就是你的藥,藥物並不能帶來健康,心靈喜悅會帶來身體的健康……」而《用營養擊退癌症》一書裡所提的「全果汁」營養概念,讓她從此埋頭研究「精力湯」。

妳會常常在電視上看到陳月卿賣力介紹精力湯,那是他們全家人每天飲用的聖品,讓蘇起的肝癌不再復發,連原本是藥罐子的她,做身體檢查時,醫生都告訴她,腸胃漂亮得像嬰兒。那麼好的東西,當然要告訴更多人。

從電視主播,變成養生達人

人生的每個轉彎,都是新的起點。她感謝二○○四年逼她離開工作崗位的人,因為他們的逼退,陳月卿才能擁有現在的一片天。

二○○五年及二○○七年,她集結自身的體驗,出版兩本養生暢銷書,從主播變成養生達人。

在二○○五年的新書發表會上,蘇起上台致詞感謝妻子為他所付出的一切時大哭,令在場人士為之動容。「假如她生病的話,我恐怕沒有辦法花那麼多力氣來照顧她,她的事業也在高峰啊,說放開就放開。」

一心只想生孩子,讓蘇起有求生意志

樂觀的陳月卿,從沒想過會失去蘇起,只想到如何讓他活下去。除了改變飲食,在蘇起還沒度過肝癌復發危險期,一九九四年,她生女兒,一九九七年,她生兒子,「我一心只想生個孩子,讓我先生有求生意志。」

如果妳聽到有人在丈夫罹癌後,不離不棄,還生下兩個孩子,只為了激起他的求生意志,這是笨女人,還是真愛?

人有時候好像必須藉由老天給的考驗,才知愛的深度。曾在紐約思索婚姻意義的陳月卿,原來愛蘇起如此深。「當你拿掉他所有條件,你還願意跟他,就表示他是值得你愛的人。」

該如何像陳月卿覓得良緣、嫁對的人呢?「心打開,才會遇見對的人;選合適的人,不是最好的人;女性要獨立,無論是情緒上還是經濟上,自己的喜怒不要依附在別人身上,不要因為對方沒讚美妳就生氣;要有能力付出,不能只是一味要求;給自己一個角落,也給別人空間;不要想改變別人,不要以為婚後他會為妳改變……」陳月卿不吝惜地告訴大家她的秘訣。

採訪尾聲,問她蘇起是什麼類型的老公?「他EQ高,有智慧,成熟穩健,有愛心,有責任感,孝順顧家,具有專業、人文素養……」陳月卿的答案多到超出選擇範圍,看她談到蘇起時的眼神,你會以為她是熱戀或新婚的女人。

誰說婚姻是戀愛的墳墓呢?


綺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1060198.JPG

為了要告別有工作的生活,決定另起爐灶,開闢另外一個Blog空間寫日記

主要還是因為用了三年多的MSNSpace改版,讓我2008四處遊玩的照片沒辦法分享給親朋好友們,努力了半年後,我這電腦白癡對新介面仍舊不上手

唉~ 台灣人在大陸生活,要找到個不被封鎖的Blog比我想像中困難許多.

不曉得為什麼,無名小站/痞客邦/天空部落/PCHome明日報,總是有連線的問題,似乎大陸網頁只要連上tw字樣,資料就是轉不過,更別談享受飆網的樂趣, 看來兩岸要統一,還是需要點時間...(無語問蒼天啊~)

 

在明察暗訪後,看到遠在美國的好友約翰先生破天荒開始寫Blog,

讓我注意到Google介面,連結了Picasa可以讓我盡情放照片的功能

要知道,決定要好好生活不當朝九晚五上班族的我,懶得打字就會改用相機寫日記,等我有空,應該會繼續研究如何掛廣告賺零用錢和還有部落客狂推使用的Plurk來交朋友吧!

 

而我改用"蕃茄養樂多"當Blog標題的理由也很簡單

結婚三年多的我,婚後做的最讓老公喜歡的料理(打果汁也算料理嗎?) 就是蕃茄養樂多

我想,這算是我切換工作生活的重要指標,多希望以後能多做幾道好菜,

讓自己燒菜的功力和我上餐館點菜功力並駕齊驅啊!

另外我私心的以為,決定不工作就是想過過LOHAS的生活,

蕃茄養樂多,這名字看起來就很有讓人排便順暢的感覺

希望這Blog以後能繼續帶給大家歡樂,讓大家忘卻煩憂,忘卻一肚子大便的煩憂...

就這樣! 喬依的蕃茄養樂多生活日記,在Google Blogger 正式開張囉!!!

 

P.S. 近日還在研究其他介面,會先慢慢地將2008年的照片放上去給大家看...

綺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得返台前寫了些雜感,當時台灣的雜誌剛好提到財富自由的定義,很多人都認為有錢就是要讓荷包飽到幾千萬甚至上億的身家

但我想說的是,如果只在意自己所沒有的,不論你怎麼富有,心裡一定會覺得自己很貧窮,為什麼不好好去看自己已擁有的,然後好好珍惜呢?

以下摘錄自CNBC電視台對世界排名第二的富豪華倫巴菲特所做的一小時專訪,巴菲特目前已經捐310億美元給慈善機構, 他對於人生的一些見解非常有趣 :

There was a one-hour interview on CNBC with Warren Buffet, the second richest man who has donated $31 billion to charity. Here are some very interesting aspects of his life:

1.He bought his first share at age 11 and he now regrets that he started too late!

(他11歲開始買了第一張股票,但現在還是很後悔說他太晚買了!)

2.He bought a small farm at age 14 with savings from delivering newspapers.

( 他14歲時,就用他從小時候送報紙所賺的錢,買了一個小農場.)

3.He still lives in the same small 3-bedroom house in mid-town Omaha, that he bought after he got married 50 years ago. He says that he has everything he needs in that house. His house does not have a wall or a fence.

( 他雖然富甲一方,卻仍然住在奧瑪哈小鎮的一棟三房小屋內,那是他結婚50週年後所買的房子.他說他們家什麼都有了啊 ! 他家甚至連圍牆或籬笆都沒有!)

4.He drives his own car everywhere and does not have a driver or security people around him.

( 他都自己開車出門,也沒有請司機或保全人員跟著他.)

5.He never travels by private jet, although he owns the world's largest private jet company.

( 他雖然是世界最大的私人噴射客機公司的老闆,但卻從來沒有搭私人飛機旅行過.)

6.His company, Berkshire Hathaway, owns 63 companies. He writes only one letter each year to the CEOs of these companies, giving them goals for the year. He never holds meetings or calls them on a regular basis. He has given his CEO's only two rules.

( 他公司 Berkshire Hathaway,旗下擁有63家企業.他每年只寫一封信給這些企業的總裁,把今 年的營運目標告訴他們.他從來不曾定期主持或召開會議,他給這些總裁們的守則只有以下兩條

Rule number 1: do not lose any of your share holder's money.

( 守則一:不要讓公司的投資人虧錢)

Rule number 2: Do not forget rule number 1.

(守則二: 不要忘記守則一)

7.He does not socialize with the high society crowd. His past time after he gets home is to make himself some pop corn and watch Television.

(他不太跟群眾交際應酬 .下班後主要活動就是弄一點爆米花來吃吃,跟看看電視.)

8.Bill Gates, the world's richest man met him for the first time only 5 years ago. Bill Gates did not think he had anything in common with Warren Buffet. So he had scheduled his meeting only for half hour. But when Gates met him, the

meeting lasted for ten hours and Bill Gates became a devotee of Warren Buffet.

(五年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茲第一次跟巴菲特見面,他覺得他跟巴菲特根本沒有什麼共同點,所以他只排了半個小時跟巴菲特會談 .但當他們見面後,一共談了10個小時,從此之後,比爾蓋茲開始變成巴菲特的忠實信徒,獻身慈善事業 .)

9.Warren Buffet does not carry a cell phone,nor has a computer on his desk.

( 巴菲特不帶手機,桌上有沒電腦.)

His advice to young people:"Stay away from credit cards and invest in yourself and Remember:

他給時下年輕人的建議是「遠離信用卡的物慾, 多投資自己並且牢記」

A.Money doesn't create man but it is the man who created money.

(錢是人創造出來的,但是錢不會創造人.)

B.Live your life as simple as you are.

( 過你自己想過的簡單生活吧!)

C.Don't do what others say, just listen them, but do what you feel good

(別人說的話聽聽可以,但不一定要照做,做你自己覺得很棒的事 .)

D.Don't go on brand name; just wear those things in which u feel comfortable.

( 別走入名牌的迷思,穿你覺得舒服的服飾即可.)

E.Don't waste your money on unnecessary things; just spend on them who really in need rather.

(與其把錢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倒不如把錢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F.After all it's your life then why give chance to others to rule our life.

( 總而言之,這是你的人生,幹嘛讓其他人來指揮你的人生呢?) 

綺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年的時候跟寵物T去看星爺的長江七號,片子開始前看到Vantage Point 的預告片,就覺得非常好看.
今天趁著陽光普照的午後走到戲院報到,看這齣昨晚才上檔的院線片,
看過預告片大概知道劇情,可是真的入戲的時候,先被嚇了兩跳,後來又被導演倒了許多次胃口才看到結局,
劇情緊湊的程度可以媲美 Bourne Identity,是這兩年來少數好看的劇情片,愛看電影的喬伊狂推ING....
(O.S. 丹尼斯奎德好帥啊~果然是認真的男人最帥氣!)
   
P.S. 不保證包君滿意,但是你看過本片後也會清楚我的Taste到什麼程度了...吐舌頭

綺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看書速度奇慢,
龍應台這本多達三百頁的親子對話錄,
若是在平日,可能會是我隨手翻翻打發時間的休閒文,全部翻完的時間不知會拖延到西元幾年,
這回拜機場大霧之賜,我竟然在起飛前就看完了!!
 
這本書是龍應台和她台德混血的兒子ㄧ起完成的書信溝通記事本,內容很廣,涉及兩代不同成長背景及價值觀差異的比較; 親情,愛情觀念的溝通; 還有敏感的政治問題,你可以從一個國際學生的觀點來看生活型態,進而政治立場和國家的認同感.
這本書難得的是,裡頭的隻字片語總是會不小心撞到我心坎裡,把我認同的想法一字不差地表達出來,害我意猶未竟再看一遍,決定找出裡頭幾句觸動心弦的好句子放到blog跟你們分享,如果你這幾天有空,可以停下來看看喔!
 
*人生像條大河,可能風景清麗,更可能驚濤駭浪. 你需要的伴侶,最好是能夠和你並肩立在船頭,淺酌低唱兩岸風光,同時更能在驚滔駭浪中緊緊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 換句話說,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須應付的驚滔駭浪.
 
*如果說我目睹和親身經歷的二十世紀交了我任何東西的話,那就是: 不要無條件地相信理想主義者,除非他們已經過了權力的測試. ㄧ個有了權力而不腐化的理想主義者才是真正的理想主義者. 不曾經歷過權力測試而自我信心滿滿,道德姿態高昂的理想主義者,都是不可靠的. 從毛澤東到眼前台灣政壇上的得意混混,唉,太多了!
 
*音樂廠商這麼多年來 "濫造" 了那麼多的廉價歌手,粗製了那麼大量俗爛的音樂,賺飽了錢 ,現在總算知道,不能在這樣下去了. 聽音樂的人已經發現: 俗爛的音樂從網路下載就好,聽完就丟; 只有真正好的藝術家,真正好的音樂碟片,才值得你掏錢去買........"網路音樂革命"革掉的是壞的音樂,嚴肅的藝術家反而有了活路,找到了知音....
 
*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卻又不敢聲張的人
 
*文化來自逗留, "逗", 才有思想的刺激,靈感的挑逗,能量的爆發; "留", 才有沉澱,累積,醞釀,培養. 我們能不能說,沒有逗留空間,就沒有逗留文化; 沒有逗留文化,就根本沒有文化.
 
*溫和理性是公民素養和法治精神的外在體現,在民主的實踐裡是最重要的人民"品性". 臺灣人比起香港人不是那麼"溫和理性"的,因為他們是經過長期的"抗暴"走出來的 --- 抗日本殖民的"暴",抗國民黨高壓統治的"暴",現在又抗民進黨無能腐敗,濫用權力的"暴". 在台灣,越來越多"溫和理性"的人民,但是他們的"溫和理性"是從不間斷的抗暴過程裡依點一低醞釀出來的. 台灣人的"溫和理性"是受過傷害後的平靜
 
*對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 而在現代的生活架構裡,什麼樣的工作比較可能給你快樂? 第一,它給你意義; 第二,它給你時間. 你的工作是你覺得有意義的,你的工作不綁架你使你成為工作的俘虜,容許你去充分體驗生活,你就比較可能是快樂的. 至於金錢和名聲,哪裡是快樂的核心元素呢?
 
*"失敗啟蒙" 給我的教訓,不是打入 "成功者" 的行列,而是, 你要去挑戰,去質疑 "成功者"的定義
 
P.S. 想看這本書嗎? 請參考博客來網站: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83491

綺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只能說...我真的很懶!
回台灣放大假之前,立下雄心壯志,以為自己回來之後會有時間好好經營部落格
經過這幾天實地在台的驗證結果,我發現:
閑不下來的我,幾乎算好每天每個小時要做什麼事情,根本沒法放空!
更別談寫部落格,加上很有耐性等照片上傳和編輯照片的時間了!
結果我發現之前被我嫌棄ㄧ直無法完成檔案上傳的MSN Space做到了
再加上我這個電腦白痴不曉得怎麼把照片放在痞客邦的文章中
痞客邦就此被我冷落了一段時間...

觀眾朋友啊~
如果你知道,請指點迷津!
讓我學會設定Pixnet的字型大小和照片在文章裡頭上傳& 編排的撇步啊... 感恩~

以下附上我msn裡頭update 德國行的心得報告

http://joyplazasph.spaces.live.com/

綺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我把104 人力銀行的履歷打開後,收到最有趣的工作說明
先說明一下, 我真的沒有很認真的找工作,所以大致外商高階經理,小至補習班家教,行政,還有咖啡廳的兼職工作,我都放在觀察清單中. 但是看完以下這個工作要求,我只有一個感想: 台灣的就業市場真有趣啊!

*職務名稱:
總經理特別助理

*上班地點:
台北市大同區

*工作內容:
當特助事情很多跟秘書的性質也差不多,不過現在不流行秘書,而且叫秘書,似乎感覺比較低階,所以,還是稱作特別助理好了。 以下僅列出本公司特助應該需要的部分工作事項,有信心才來應徵,不要亂投信,人事主管也很忙,當收信人的我也很忙。

1.總經理(以下還是稱老闆比較順口)的行程安排及時間管理:不要讓他亂跑,也不要讓他太閑,最好多見一些客戶,少在公司開會。尤其要讓重要幹部知道老闆哪裡,不然,員工會很辛苦,工作也沒進度。

2.重要談話、必要文件及會議資料的整理:老闆記性很好,只是細節沒法記好,妳要幫他記住細節,提示他。尤其是他做過的決定,不要讓他一直重複提。

3.電話跟訪客管理:過濾大多數不必要的電話,還有不要讓老闆一直講電話。門口還有總機,大多數的閒雜人等總機會幫你處理。所以,能到妳面前的客人,妳要能分辨是不是老闆必要見面,這樣老闆才有時間批閱必要文件跟做其他必要的事情。

4.整理好老闆的辦公室,桌上隨時有杯溫茶,讓訪客來時覺得老闆工作謹然有序,並且用有雍容氣度,不是忙得一團亂的小主管。

5.本公司有生產及行銷兩個事業部門,妳擔任一個橋樑性質的工作,請協調好這兩個單位的配合,不要事事讓老闆出面處理,傷了大家的和氣。

6.我們只是小公司,妳「不需要」遵循經營方向,擬出各項策略性規劃,並協助各部門策略執行追蹤並提供建議。妳「只要」負責內控(老闆及主管)、計劃(行程及工作進度)、稽核(決策跟完成度)就好,特別是行銷、生產及財會不是妳的專長,只要幫老闆留意,不要幫老闆做決定。

7.對內對外妳都是個門神,不必要的人事物都不要讓老闆煩心。當老闆的位置高看的事情眼光高且遠。妳要讓總經理像菩薩一樣,不管小恩小願等世俗小事,管好公司的大方向。現身時要讓員工如沐天恩,出門時讓路人甲們覺得佛光普照就好。至於,哪些事是小事妳要有判斷能力,不要事事問菩薩。

8.老闆也是凡人,有親戚、有朋友,有更多事業夥伴,還有無數的對手。重要人物的生日、紀念日等要快快弄清楚,尤其老闆的家人的重要日子,最好一兩週前就要提醒老闆。除了特別交代的人物之外,其他都是妳要幫老闆打點好的。

9.雖然我們老闆很年輕,管好老闆的健康,提醒他吃飯,泡好茶常常換掉桌上的冷水。必要時建議他出門旅行,不要讓他參予危險的活動。

10.管好妳的健康,不要讓老闆擔心,讓人事主管擔心,還有讓無辜的可能代班人擔心。


*待  遇:依公司規定

*休假制度 / 上班時段:週休二日

*其他工作條件限制:

因為這個位置很重要,所以,我們定了一點小小的要求:

1.受限於就業服務法的限制,本職位不能限制應徵人的性別及年齡,不過,基於老闆的性別以及他不到40歲的年紀,妳(你)認為怎樣比較有機會過關?~~自覺無機會,勿試!~~

2.妳不需要有驚為天人的外貌,這樣我們老闆娘會擔心;但是畢竟妳是老闆的門神,為了公司的形象及老闆的面子,妳至少要相貌端正,舉止大方。

3.泡茶跟泡咖啡的功夫要有一定程度。雖然我們喝不到,但老闆及老闆的客人常常要品味妳的手藝,不要讓他們只想喝礦泉水,要知道本公司的請客人喝的礦泉水並不便宜。(註:不巧,這個牌子的礦泉水,並不適合加熱。)

4.臉上總要掛著笑容還要有精神,不論妳昨晚幾點睡或路上有沒有跟別人吵架,都不要在老闆面前擺出沒精神的樣子,更不能擺附臭臉,這樣會影響老闆的情緒。老闆情緒受影響,會影響到公司的同仁,進而影響公司的業務進度...公司的與續經營與否,深受妳的笑臉的影響。

5.對公司要忠誠,不能長舌,不要洩露公司的機密及老闆真正的行程。

6.要會說謊,不然你沒法子擋住無聊的不必要的訪客拜會老闆。

7.雖然,公司同仁都像是一家人--但是,希望妳耐超耐勞!不要常常讓別人幫妳忙。因為,大家都很忙!

綺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幾天打考績, 系統上帶出來的總年資帶出了4.4年
禁不住讓我思考起工作的意義,也和老闆討論到草莓族的工作態度
加上比我老七歲的老公 ,也趁這時候給我機會教育了一番
先是批判我不認真不負責的草莓工作心態(本人最近在尋找工作的熱誠,雖然懶散但是非怠工喔!),
再來就是比較他那個年代的人在工作上的思考模式和同事間的溝通方法,
總的說下來,就是讓我往成長環境造成不同世代的工作價值觀這方面思考了起來
這沒有誰對誰錯 ,一旦 了解後,我想當老闆的人會比較清楚我們這些年輕人在想什麼吧 ?!
以下是Career 雜誌在92.10月的報導說明,裡頭的敘述比較客觀,也充分的說明了現在六,七年級生在職場上遇到的問題.
有耐性有時間的朋友啊~~ 加減看看囉!


台灣年輕世代的工作條件不斷惡化,「薪資破壞」「高學歷低成就」成為六、七年級生的共同苦悶,迫使年輕人失去夢想的勇氣,集體向現實投降。但社會對年輕世代的污名化與歧視卻有增無減,年輕儼然成為職場原罪,成為雇主提供理直氣壯的剝削藉口。告訴我,這是什麼天理?
  我的女兒很喜歡《妖精的願望》這本童話,書中的大嘴妖精,專門在夜裏偷吃小孩子的美夢,留下惡夢。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時,我女兒嚇得嚎啕大哭,直到故事結局,妖精改邪歸正,吃掉所有小孩子的惡夢,我女兒才破涕為笑。

  在現實世界裏,台灣朝野的政客們,活脫是大嘴妖精的化身,吃掉了台灣年輕人的生涯美夢。身為兩個小孩的父親,我對他們的未來,心裏有無比的焦慮。曾幾何時,嚮往逍遙與自由,厭惡權威和紀律的我,也變成一個管教嚴厲的父親;我很清楚知道,台灣的下一代,不可能再有我們這一代的機會,異常殘酷的生存競爭在等著他們,不從小努力,將來必定是惡夢一場!

  然而,不只是政客群妖,社會偏見也同樣在戕害年輕人,特別是「名校至上」的迷信,和「草莓族」的刻板印象。對於這些積非成是的偏見,我不禁要問:年輕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名校情結日益嚴重

  國內企業用人,究竟有沒有名校情結?今年幾家擁有大型民調中心的報紙和雜誌,對企業界進行的問卷調查,結論都是「專業能力比名校重要」。但是包括Career就業情報、104人力銀行在內,國內前四大人力業者,根據本身協助企業徵才的豐富經驗,卻都口徑一致地指出,企業的名校情結日益嚴重。

  問卷調查的局限性,在此表露無遺。就好比你去問任何一家企業,「請問貴公司用人是否有性別考量?」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專業能力比性別重要」。沒有一家公司會承認自己有性別歧視,正如同不會有任何一家公司承認有學校歧視,但歧視卻無所不在。不知道本身的局限性,問卷調查就跟「偽科學」沒兩樣,得到的不過是冠冕堂皇的表面說辭。唯有像Career就業情報這樣,實際為企業辦理招募、真正在幫企業篩選履歷表,才可能掌握企業用人的內情。

.都是教改惹的禍

  十幾年前,我剛進大學時,經濟部長趙耀東點名批評台大學生,引起很大的迴響。當時國內企業對於台大學生,普遍缺乏好感,寧可用逢甲大學畢業的,也不願意用眼高手低、自大膨風、愛批評、忠誠度低的台大學生。

  但是今天,這種刻板印象完全顛倒過來,在許多用人企業評價中,除了「台成清交」四大名校之外,其他學校彷彿「萬般皆下品」(甚至大學念的是後段班學校,研究所力爭上游考上名校,也會被認為「出身不正」)。追究原因,在於荒腔走板的教改,製造出太多的野雞大學,以及國中程度的所謂「大學生」。最起碼,名校學生還有品質可言,企業徵才當然湧向名校,其實企業也是受害者!

.二流學校,一流人才

  話雖如此,但非名校的學生,全都不堪用嗎?二流學校,難道就沒有一流人才嗎?

  不久前,一位父親在報紙的投書,令人非常難過。他的兒子在生物奧林匹亞國際競賽中,得到不錯的名次,但是申請大學推薦甄試,卻被國立名校擋在門外,因為做父親的工作卑微,找不到社會賢達有力人士,為兒子推薦背書。愛子心切的父親深感歉疚,只怪自己不爭氣,耽誤了孩子的前程。

  同樣地,看到台大法律系榜首,因為家貧被迫改念軍校,你還相信台大法律系學生,足以代表台灣最優秀的法律人嗎?看到警察學校的新生,有八成同時考上國立大學,卻因家計因素而選擇當警察,你還相信國立大學的學生,足以代表台灣所有的一流人才嗎?

  我要給企業一個良心的建議:名校學生不盡如你們想得那麼好,非名校學生也不盡如你們想得那麼差。與其擠破頭搶奪少數名校學生,不如像人力資源界前輩徐振芳所說,「到二流學校,找一流人才」。台灣的大學入學制度,日漸向優勢階級的利益傾斜,而把寒門優秀子弟排除在外;企業迷信名校,不知錯失多少優秀人才!

.人才多元化是潮流所趨

  不談階級問題,從人才多元化的觀點,我也誠懇地建議企業,給非名校的學生一個機會吧!我極為欣賞L'OREAL的用人政策,這個全球最大的彩妝保養品集團,從前在台灣招募行銷人才,主要鎖定台大和政大的商學系學生,近年開始把觸角延伸到輔大等學校。L'OREAL人力資源部總經理郭秀君說得好,也許輔大學生在邏輯思考能力上,不如台大學生,但創意表現卻令人驚豔。化妝品行銷需要的人才,一是有「農夫」般的組織與邏輯感,一是有「詩人」般海闊天空的自由想像力,因此人才多元化,成?L'OREAL的政策。

  引領潮流的跨國集團,用人政策這種轉變,值得國內企業深思。不妨試想,一個公司,如果員工清一色都是台大出身,企業文化該有多麼貧乏?

.年輕成為職場原罪

  對年輕世代來說,比名校主義更甚的社會偏見,就是被貼上草莓族的標籤,集體遭到污名化。有人甚至形容,台灣現在的就業市場,年輕成為一種「原罪」。這在全世界都是罕見的現象,因為年齡歧視的受害者,通常是中高齡人士,但在台灣卻把矛頭指向社會新鮮人。

  草莓族這個詞被濫用,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來歷,要破解這種年齡偏見,我們不妨從字源學下手。其實草莓族最早是Career就業情報董事長翁靜玉,在民國80年提出的,而相關文章集結成書,出版距今也超過10年了。

  但翁董事長所謂草莓族,原意根本並非現在的六、七年級生,而是指當時30歲以下的年輕人,亦即現在的五年級生。他們做為「後嬰兒潮世代」,不論是價值觀或工作觀,都和先前的世代,出現明顯的裂變。這種現象並非台灣所獨有,當時美國所稱的「X世代」,日本所稱的「新人類」,韓國所稱的「386世代」,跟台灣的「草莓族」一樣,指的都是1960年代出生者,他們所反映的世代差異現象,當時曾在全世界激起熱烈討論。

.五年級工作倫理最差

  以台灣為例,當五年級生是職場新鮮人時,躬逢泡沫經濟的鼎盛期,「台灣錢淹腳目」的黃金年代,從金融業到科技業,也正值全面起飛的階段,幾乎每個老闆都在頭疼招不到員工,大學生根本不愁出路,就業市場是「事求人」而非「人求事」。當時的五年級生,最嚮往的是金錢投機,走捷徑致富,而非踏實找份正當工作。即使有工作,也把跳槽當成家常便飯,反正有太多工作機會等著你。在台灣所有世代中,五年級生的機會之多,堪稱空前絕後;但工作倫理之差,也堪稱空前絕後(至少他們20多歲時是如此)。翁董事長當時提出草莓族的批評,可說是一針見血,有先見之明。

.草莓族標籤張冠李戴

  但曾幾何時,草莓族交棒了,變成六、七年級生的專有名詞,以及媒體炒作世代議題時,現成的廉價標籤。十幾年前提出的觀念,被當成最新觀念抄襲使用,泛濫在當前媒體報導中,這除了說明台灣媒體的不用功,和缺乏歷史認識外,還說明了什麼?媒體有關六、七年級生的報導,幾乎都是刻板印象的重複,用想像代替實證。更荒謬可笑的是,我經常看到跟我同齡的五年級主管,用草莓族的概念,數落六、七年級生的不是,卻忘了自己其實才是第一代草莓族;今天你們用來指責六、七年級生的話,難道不覺得似曾相識-從前四年級世代,不也用同樣的話指責你們嗎?

.媒體論述助長世代歧視

  我並非全盤否定草莓族這個概念的適用性,但是用在六、七年級身上時,有幾點必須提醒:

  (1)不要把六、七年級生想像成異類人種,他們和五年級主管的差別,只在於五年級是第一代草莓族,六年級是第二代草莓族,七年級是第三代草莓族而已,本質並無差別,更談不上「一代不如一代」。如果五年級主管認為自己所屬的世代很OK,憑什麼認為六、七年級生不OK呢?

  近來媒體流行炒作五年級與七年級的世代矛盾,渲染職場「舊人類」與「新人類」的戰爭。姑且不論其中有多少媒體自導自演的虛構成分,我要強調的是:五年級沒有那麼舊(才不過10年前,他們也是令主管頭皮發麻的X世代!)七年級也沒有那麼新,把他們當成兩個不同「人種」,只會助長用「非我族類」的另類眼光看待七年級,助長對七年級的世代歧視。

.年輕世代工作條件惡化

  (2)同樣的草莓族現象,在不同世代身上,有不同的社會成因。以企業最受不了的高流動率來說,五年級生在新鮮人時期,就業市場提供大量跳槽的機會與誘因,所以當時最流行的口號是:「我還年輕,心情還不定。」

  但六、七年級生的常換工作,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他們所面臨的處境,是工作機會在「量」和「質」的雙重衰退。以「量」的銳減來說,六、七年級生現在幾無選擇工作的餘地,能夠有頭路就算萬幸了,工作不符合志趣者比比皆是。再者,除了科技業外,開放給新鮮人的工作機會,「質」也每況愈下,薪水少、操勞度高、職業形象低、沒專業可言……,工作條件不斷在惡化,而研究生降格搶大學生的工作,大學生降格搶專科生的工作,「向下補位」也成為通則。

  整個六、七年級世代,都彌漫在「高學歷,低成就」的苦悶氣氛中。在我大學畢業的時候,國立大學經濟系學生只要拿著教授推薦信,就可以到當時雨後春筍般開放成立的新金融機構,謀得研究分析的工作;現在國立大學經濟系學生,能夠在街頭推銷現金卡就算不錯了。

.高學歷從事低專業工作

  勞動者的去除技術化(de-skilled labor),這個社會學的陳年觀念,在六、七年級身上,得到奇異的印證。它原本指20世紀初期,生產線制度誕生後,勞動分工愈切愈細,工人只要重複簡單的動作即可,不再需要具備完整的技術,技術勞動者失去用武之地,而被無技術勞工取代。如果你以為現在是知識經濟,這套理論已經過時,不妨去看看現在六、七年級生中,有多少碩士冒著日曬雨淋在當業務員,有多少大學生在辦公室擔任雜役,有多少專科生靠著按時計酬的零工維生,工作幾乎沒什麼專業可言,你一定會對「勞動者的去除技術化」有新的體認。

  如果接受高等教育,換來的是這款出路,誰不會有深沉的挫折感?當社會抱怨六、七年級生不能吃苦抗壓,對工作失去熱忱,對組織缺乏忠誠,有好機會就想走人,而給他們草莓族的稱號時,可曾回過頭來想,這個社會給六、七年級生的是什麼樣的工作條件?

.同情理解取代盲目責難

  不去談草莓族的社會成因,就不可能有同情的理解,而把年輕人工作難找的責任,簡單歸咎到他們個人素質的問題。

  六、七年級生另一個常被點名的草莓族現象,是「罵不得,難管教」。換個方式來說,其實就是「不服從權威式管理」。現在台灣政治走向民主化,學校教育走向民主化,家庭教育也走向民主化,企業無法自外於這樣的大環境,主管就應該學習新的管理模式。權威式管理受到挑戰,是主管自己出了問題,不是六、七年級員工有問題。

.向現實投降妥協的一代

  (3)勿把草莓族當成六、七年級生的全稱。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世代,像六、七年級這麼兩極化,不論能力或態度都如此。他們的碩士比例居各世代之冠,但不少大學生卻只有國中程度;他們不乏養尊處優的草莓族,卻也有更多人充滿危機意識,知道現在新鮮人行情差,不管工作再怎麼苦,薪水再怎麼低都願意接受。

  正如G. H. Elder在《大蕭條的孩子們》(Children of the Great Depression)這部經典著作的描述,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對年輕世代最明顯的烙印,就是價值觀轉成極度的現實主義,他們對人生的最大期望,在於掙取一份有保障的收入,變得非常能吃苦耐勞,並把工作看成人生第一要務。台灣經過這幾年苦日子,六、七年級生也開始出現同樣轉變。

  不只是我自己的感覺,不少主管級的朋友也都提到,他們手下有些年輕部屬,認真打拚的程度及配合度之高,看在眼裡實在不忍心,也有些慚愧,回想自己還是菜鳥的時候,也沒有這麼認真過,好在自己「早出道十年」,否則如何能忍受這種操勞?朋友們的共同感覺是,前幾年確實經常遇到令人傻眼的草莓族部屬,但這幾年已有所改觀:年輕世代的憂患意識變得很強烈,唯恐失去工作;而社會對年輕人的負面偏見加深,更讓他們失去自信,唯有加倍賣力,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薪水減半,工作加倍

  媒體有關草莓族的報導,都在傳遞「員工囂張,主管受氣」的印象。但事實真相是,在國內就業市場上,六、七年級差不多快要淪為最弱勢、bargaining power(談判本錢)也最差的族群。一位人資界的朋友告訴我,他所接到的履歷表中,有些社會新鮮人甚至乞求8,000元月薪即可。新鮮人的勞動條件不斷惡化,「薪水減半,工作加倍」,成為年輕世代的夢魘。我還聽過到一個真實故事:某位主管定期公告收到××封履歷表,警告手下的年輕員工,誰要是不聽話,外面已經有××人在排隊等著接你的位子了!(這不正是馬克思的「產業預備軍」理論的現代翻版嗎?)有太多六、七年級生,淪為高學歷的廉價勞工,而且被吃得死死的,任操任勞任磨,如果還要被扣上「草莓族」的帽子,雇主未免占了便宜還賣乖吧!

.理直氣壯的剝削藉口

  草莓族已經不只是一個概念,而是在實際影響六、七年級生的命運。它成為雇主理直氣壯、赤裸裸剝削年輕世代的合理藉口:「你們素質這麼差,我雇用你們已經是施恩了,憑什麼跟我談條件?」

  台灣已經進入「薪資破壞」的時代,你或許渾然沒感覺,因為首當其衝的受害者,都是六、七年級的新進員工。你知道過去幾年內,有多少行業的新鮮人起薪被腰斬?有多少行業的起薪逐年打八折?有多少行業的起薪倒退回10年前的水準?在中南部地區,甚至有些新鮮人的實質薪資,已跌到法定最低基本工資之下!容許我給媒體朋友一個忠告:在處理六、七年級生的題材時,希望以哀衿之心,多瞭解他們的痛苦,不要把他們妖魔化(demonize),成為剝削的幫兇而不自知。

.年輕人失去夢想的勇氣

  我認為,台灣年輕世代最深的隱憂,並非草莓族現象--如果草莓族意味著和職場需求脫節的話--而是恰好完全相反,在於他們向現實就業壓力集體投降,失去了夢想的勇氣,不敢再為理想去冒險,只想找一份安穩能糊口的工作,徹底庸俗化、現實化、短淺化。

  當我看到政府將「就業學程」引進各大學,以打通學校與企業間的「最後一哩」(last mile);當我看到年輕人從學生時代,就紛紛有計畫地打工實習,為日後找工作鋪路;當我收到許多高中的邀請,從就業市場觀點提供高中生選組的建議時,我的心情是很複雜的。

  「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而是要追求宇宙的精神」,這句曾經響徹雲霄的學運口號,在當前青年失業率高漲的時空下,像是不切實際在唱高調;誰都不能否認,協助學生順利就業,已成為大學教育不可推卸的基本責任。但儘管如此,我相信有一個道理並沒有改變:如果大學完全為就業市場服務,如果大學生讀書只是為了找工作,完全現實功利主義化,將對台灣長遠發展極為不利。

.集體庸俗化的危機

  Robert J. Shiller在《新金融時代》這本書中,有一段發人深省的見解。他指出,面對經濟風險時,人們往往做出保守的決定,寧願放棄潛在的機會,以避免失敗帶來的衝擊。教育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因為害怕失業的風險,大學生會選擇主修最安全的科目,而不敢選擇最能發揮自己才華的特殊科目。Robert J. Shiller強調,這種避險行為,將造就出一大群成就不高的年輕人,更將使社會缺乏積極求新求變的精神,嚴重挫傷整個社會的創造力。

  「高風險才有高報酬」,是所有投資的通則,金融商品投資如此,自我教育投資也是如此。看到這麼多優秀的年輕人,爭相報考「鐵飯碗」的軍警學校;看到對數理毫無興趣的高中女校生,大批選擇就讀理組,我很憂心在失業的威脅下,年輕人變得目光短淺,一心只想學習當前的熱門專長,進當前最熱門或較有保障的行業,放棄了青雲之志,不敢鼓動夢想的翅膀,冒險追求更高成就。這不但是國家社會的損失,也是他們個人無可彌補的損失。有朝一日回顧自己當年的選擇,因為貪圖安穩而放棄理想,就這樣庸碌過了一生,將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

.讓年輕人活在希望之國

  我非常推崇村上龍的《希望之國》這部小說,扉頁開頭第一句話就寫道:「這裡(日本)五花八門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希望……」書中描繪日本經濟持續沈淪,年輕人的生涯道路崩壞,從小被教導的「考進一流的學校,進一流的公司做事」,完全失去了意義,因為即使一流企業,也在拚命裁員,而學校也不能再為年輕人做什麼了。這終於演變成中學生大規模集體棄學,青少年用自己的方法尋找出路。其中一個叫做ASUNARO的團體,透過網路操縱日本金融,攫取驚人財富後,帶領數十萬名青少年集體遷居北海道,在那裡建立他們的烏托邦獨立王國。【(因此這本書的全名是《希望之國的Exodus(出埃及記)》】

  多給年輕世代一點機會吧,讓他們在希望的國度裡,有夢想的勇氣和自信。比起上一代,他們受過更高的教育,有更寬廣的國際觀,更多元化的創意,資訊運用能力也更強。請拋開草莓族的成見,學著多欣賞他們的優點吧。還記得大嘴妖精的故事嗎?企業和媒體的朋友們,大家共同來吃掉年輕人的惡夢吧!


綺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人這一生對女人的要求在不斷的變化,有時會弄的女人莫名其妙,摸不到頭腦。今天我們就把22歲到72歲男人對女人的要求一一列舉出來,讓你們來徹底瞭解一下男人!
  22歲男人對女人的要求是:

  一、美麗。

  二、性感。

  三、有份具品味的職業。

  四、極有耐性,善解人意。

  五、該聰明的時候聰明。

  六、作小鳥依人狀時盡量自然。

  七、怎樣穿都好看。

  八、懂得適當地撒嬌。

  九、雖作驚喜反應,但看起來自然。

  十、上了床就是個無條件蕩婦。

  32歲的男人對女人的要求,略作修定,是:

  一、入得廚房,進得睡房。

  二、不必服侍的皇太后。

  三、不介意浪漫蠟燭配盒飯。

  四、聽多過說。

  五、不再傻笑。

  六、懂得獨立。

  七、不批評男人的衣著品味。

  八、有能力對自己的烹飪進行檢討。

  九、明白生日和週年紀念只是青春形式。

  42歲的男人對女人的要求,再經修定,是:

  一、既然不能讓男人有擁抱少女的幻想,也別讓男人面對太殘酷的現實(胖無所謂)。

  二、思想與行動都能維持利落。

  三、不拿男人收入跟隔壁的黃先生比較。

  四、不利用孩子來指桑罵槐。

  五、明白賠笑是項義務。

  六、承認真相,不再扮弱質女流。

  七、理解加數,不至於穿一件整條街會嚇暈的衣服。

  八、不偷工減料,不私自攢菜錢。

  九、不假扮潔癖來證明自己乾淨。

  十、明白男人的性慾至少要由視覺引起。

  52歲男人,對女人要求,只是:

  一、需要時可以就好。

  二、公眾場所不作家庭批判。

  三、蝦米或龍蝦,皆不能動。

  四、我說話時不會睡去。

  五、不老是重提男人當年同個過失。

  六、不再利用臉色來當話。

  七、不以消極態度爭取要求,不說反話。

  八、煮一些至少邊看電視都能吃得下的飯。

  九、必要時能夠忘記我初戀女友的名字。

  十、就算是在些有可能的週末裡,自己也要負責出些點子。

  62歲的男人,對女人假如還有要求,是:

  一、熄了燈還能摸到就好。

  二、別老提醒人廁所在哪裡。

  三、花費不貴。

  四、不在兒女面前丟丈夫的臉。

  五、不再問:你去哪裡?你幾時回來?

  六、不逞強,不死撐面子。

  七、明白穿著隆重也救不了什麼。

  八、不再逼人吃她做的飯。

  九、盡量減少反問,盡量減少以怨歎作開場白。

  十、活了一把年紀,至少開始明白一點男性性心理。

  72歲男人,對女人的要求,是:

  一、呼吸。

  二、明白男人為什麼不可能再瞄準,也就可以了。

綺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情人節收到同事轉寄過來的文章,很有意思
因為和我的生活觀有點類似, 如果你現在有空, 就停下來看看吧!

Topic: 沒有愛情的時候 你就多吃

我把每一餐,當做生命給我的一個機會。當我打開餐巾、舉起刀叉,我聽見生命對我說:「你可以透過食物和旅行來認識、享受我。用這種方式你賺不到錢,得不到名,但是快樂卻一點一滴地發生。原汁原味,絕對實在。和愛情相比,食物不會可歌可泣,但至少不會騙你。」

跟朋友約吃飯,朋友問:「你想吃什麼?」我常說:「都可以。」

「都可以」、「你說呢」、「隨便啊」、「無所謂」,這些話我都說過。表面上看起來是隨和,實際上是無知。因為不知道有什麼東西好吃,所以只好配合別人。

今年之前,我對於吃一直沒什麼熱情。我吃過很多好東西,但都是別人帶我去的。吃的當下很享受,但事後要我自己再去找那家餐廳,我可提不起勁。

為什麼會這樣?我猜大概是因為今年之前,我是個認真的上班族。對我來說:「吃」是為了「活著」,而「活著」是為了「工作」。

今年起不再上班,我把生活顛倒過來:「工作」,是為了賺錢來「活著」,而「活著」,是為了好好地「吃」。

吃應該是生活的目的,不是手段。

我38歲,體會到這一點已經太晚。38年,四萬一千多餐,真正令我印象深刻的,不超過十碗。

我不是特例

可悲?但我應該不是特例。我猜很多人跟我一樣。一天結束後躺在床上,不記得今天吃了什麼(甚至根本沒時間吃),卻清楚記得辦公室哪件公事沒有辦完,哪個傢伙講他壞話。這就叫為了工作而活,為了活而吃。吃飯就像汽車加油,例行公事,只看價錢。加油你還會挑98無鉛,吃飯你只在乎夠不夠鹹。

為了工作而活倒還有某種意義,有些人搞到活著,只是為了不要被公司那個傢伙鬥倒。諷刺的是,那個傢伙,壓根沒把你放在眼裡。

生活,變成了一場自編自導、沒有觀眾的驚悚劇。

誰不懂「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的道理,但為什麼能做到的人那麼少?誰不享受美食的快樂,但為什麼把它們放第一順位的人那麼少?

我不敢說有經濟壓力的人。當一家溫飽都成問題,講及時行樂是唱高調。但那些經濟穩定、甚至優渥的人,為什麼還吃得那麼糟?

不只是吃和玩,還有住和穿。多少上班族,包括我在內,明明有經濟能力改善生活的品質,卻過得像寄生的蝨子。頭髮沒有型、衣服沒有洗、辦公桌像實驗室、浴室像化糞池。我們銀行的戶頭裡也許有很多零,生活的富有程度,頂多只有一顆星。

我們過得糟,因為沒有學習。

Surprise!生活也是要學習的,可惜的是:我們從來沒有學過。

美術課、音樂課、家政課、講兩性的那堂健康教育課,這些課教學生把「生活」過好,你上過幾堂?這些課都用來上英數理化,教學生如何把「工作」做好。這樣長大的我們,自然成為工作超人、生活白痴。如果被丟到荒島,我們第一個反應大概是上網找資料。

四個問題

我當老闆時和一位來應徵工作的年輕人面談,我問他的頭四個問題是:

「有沒有女朋友?」

他說:「我還年輕,想專心拼事業,目前不想交女朋友。」

「你去過最好玩的地方是哪裡?」

「我不喜歡出去玩,我喜歡在家研究電腦。」

「那你吃過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

「我都全心全意工作,吃得很隨便。」

「會做菜嗎?」

「我家附近有很多吃的,不用自己做。」

他可能以為這些答案都展現出專業精神,會為自己加分,於是得意地看著我。但我連學歷和經驗都懶得問,就跟他拜拜了。我已經活得夠粗糙了,但就連我都知道:除非是極度專業的人才(比如說實驗室的科學家),一般來說,好的員工,必須先是一個好的情人。工作要做得好,生活品質得高。

或是說,好的員工,對生活必須有起碼的興趣。這位應徵者沒有興趣,也沒有謙虛。他沒有生活能力也就罷了,他還看輕那些能力,覺得自己花錢就可以買到,何必自己學。

花錢可以上好的餐廳,但體會不出美食背後的文化意義。花錢可以坐頭等艙去義大利,但站在競技場中央不會有思古之幽情。「吃」只需要像機器人一樣張嘴閉嘴。但「品嘗」就需要用到五官和心。

我也曾經張嘴閉嘴過。在美國念書時,覺得讀書最大,其他一切都是浪費時間。有一段時間,我請中國餐廳每晚送便當給我。他們五點送到大樓門口,進不了大門,就把便當放在地上。我六七點回到家,有時下著雨,就在公寓門口地上,一堆廣告傳單之間,挖出又濕又冷的晚飯。上樓後一邊吃,還一邊翻著課本。

十多年後,我的經濟狀況比當學生時好的多,吃的東西卻一樣溼冷。六七點窩在辦公室,沒事做了,但也不想回家。跑到附近麵攤上隨便吃碗麵,匆匆又趕回公司,生怕錯過了重要的E-mail。肚子飽了,甚至因為吃得太快而很脹,但味蕾很懶散,心情很空虛。

不上班後,我問自己:一頓好的食物,花兩小時吃,頂多一千塊錢,就可以讓我們立刻快樂起來,為什麼不要?我們把所有時間拿來追求愛情、成功等虛無縹緲的東西,追求過程痛苦無比,追求到了稍縱即逝,為什麼不分出一點時間來,好好吃個東西?

原因大概是:我們都希望賭一把、贏大的。

繼續做夢吧

我也曾是個賭徒,野心勃勃地想:一旦我考上第一志願,或是當上總經理,或是找到天命真女,一切的問題都迎刃而解,那天以後,我就會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為了那些快樂的日子,現在苦一點沒關係。

繼續做夢吧,王文華。

但在聯考制度下長大的我們,有這種想法很正常。我們都是延遲快樂的高手,擅長讓人生在未來某個終點線等候。

但聯考制度下長大的我們,後來也都發現:得到第一志願和天命真女之後,他×的,竟然有新的問題!被延遲的快樂不但不生利息,反而連本金都沒有了。人生不會在未來某個終點線等候,她與你打一個照面,你不抓住她,她說走就走。陪伴你的只剩感嘆,和打不完的玻尿酸。

於是我戒了賭,開始用定存的方式,一天一天累積快樂的利息。如果沒有命一把贏到大的快樂,那我就一餐一餐累積小小的幸福。

今年以來,我開始講究每一餐。未必要山珍海味,但就算是蚵仔煎,也要細嚼慢嚥。未必去大飯店,但就算是路邊攤,資料也要搜集齊全。

我把每一餐,當做生命給我的一個機會。當我打開餐巾、舉起刀叉,我聽見生命對我說:「你可以透過食物和旅行來認識、享受我。用這種方式你賺不到錢,得不到名,但是快樂卻一點一滴地發生。原汁原味,絕對實在。和愛情相比,食物不會可歌可泣,但至少不會騙你。沒有愛情的時候,你就多吃!」

Eat and live

Oh, My God!沒有愛情的時候,你就多吃!我飽讀詩書,卻發現這才是真正的醒世箴言!

九月初的周末,晚上十點吃完美食,和一位老友在街上巧遇:

「最近忙什麼?」我問。

「忙著補習考金融證照,」他感嘆地說,「沒想到到了我們這個年紀,還要上補習班。」

「有什麼關係?我也在補習。」我說。

「你補什麼?」

「想報一個旅行團,到瑞士學烹飪。」

他愣了一下,然後慢慢笑出來。Yes,我的老友懂了!那微笑的源頭是一種醒悟,醒悟到經歷了名、利、愛、恨,到頭來人唯一能真正擁有的,是一顆熱騰騰馬鈴薯。醒悟到天上會飛來很多真、假、虛、實,真正對你好的東西,都是從地底下長出來的。

「報名時別忘了我。」他叮囑。

我點頭,就像高中時答應幫他報英文補習班一樣。對工作,我們都已鞠躬盡瘁。對人生,我們才剛要開始。

我們揮手再見,他對我說:「Eat and live。」

Eat and live。我微笑,是啊,我們去瑞士吧。

◎刊載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綺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